家長園地

病咗唔食藥,等自己好返之後就有抗體?

資料來源:兒科專科醫生趙長成 小朋友生病時,部分家長會十分緊張,馬上帶小朋友看醫生或者餵藥。但亦有部分家長會覺得小朋友靜待一陣子就會自然痊癒。實際上,這說法某程度上是正確的,例如輕微的疾病如傷風、咳嗽那些,讓他靜待後會留下一些抗體,可以保護下次免受感染。但家長要注意並非所有疾病都適用。 如果一些菌是強勁的,靜待自然痊癒就會出事了,譬如肺炎鏈球菌或腦膜炎雙球菌,一旦感染後24小時內,10人中就有1位死亡。就算不至於死亡,也有1至2位可能也會終生殘廢,或併發後遺症。所以是否靜待自己痊癒,就要視乎那個

閱讀更多 »

做一個多表情、姿勢的父母!

撰文:GLP 全力愛創辦人兼義務總幹事林何佩儀 孩子在 6 個多月大的時候牙牙學語,不停地發出聲音和單字,還喜歡玩有聲音的玩具。但他們在未學會說話前,其實已懂得用啼哭、聲音、面部表情、手勢或身體語言來與身邊的人溝通。事實上,幼兒是先學習以表情和手勢與人溝通,接著學習口語溝通,最後便學習以文字溝通。因此,準確認知他人的表情,有助於判斷他人的情緒和態度,從而影響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、情緒及社交能力的發展。而父母的面部表情、動作和姿勢,往往都是最吸引孩子的。 孩子會對父母的表情和情緒,作出觀察和反應。例

閱讀更多 »

籌備報讀小一時的四大部署

資料來源:資深親職教育專家Bally 其實升小一真的要比較緊張和多花一點時間準備。問我的話我會建議PN開始就應該要「先分析,後部署」。但如何先分析呢? 其實很多家長都不太清楚香港有幾多種類型的學校,例如原來我們有傳統的政府派位學校、直資學校、私立學校和國際學校,究竟這幾種學校的分別是甚麼?他們的教學理念是甚麼?其實家長的經濟環境或他們期望的理想是入讀哪一類學校? 他們要先了解和分析,就會有一個目標。有了一個目標後,我們會進入下一步,真真正正地親自聽每一間學校的理念。為甚麼我們覺得PN開始就要準備

閱讀更多 »

別把書看成靈丹妙藥

親子閱讀資深工作者:菜姨姨 家長是否在共讀上有很多問題呢?其中有一個問題是我經常和家長分享的,不少家長遇到小朋友出現問題時,例如瀨尿或怕黑,都會問我「有書可以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嗎?」在共讀的關係裡,我們很有目的地拿一本書感染孩子,令到他不會恐懼、不會瀨尿或成績好,其實那個目標會令小朋友更有壓力的。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小朋友真的經常感到恐懼,他很怕自己接受一些新的環境,其實書本裡的故事是幫助他鬆弛, 告訴他自己其實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你恐懼,有很多朋友和你一樣都有恐懼感。但是我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?我們不

閱讀更多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