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園地

芬蘭學生從「廚房教室」學習家庭經濟課

撰文:財商教育協會課程及培訓總監關顯彬先生 烹飪、家事、理財,你敢讓孩子上這樣的課嗎?學煮飯? 學做家事? 學經濟理財? 究竟這是甚麼課程? 原來這是芬蘭教育高小至初中開始「家庭經濟課」的三大主題了,當中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芬蘭的教育理念,那就是堅持讓學生在體驗式場景中學習抽象的理論概念,讓學生真正從「做中學」。 這對香港的家長和學生有甚什麼重要的啟示 ? 其實這門課跟經濟學沒有直接關係,它本來是一門生活教育課,目的是讓孩子從中掌握做飯、做家事、家庭理財這三方面日常生活技能,學好這些技能,一方面讓自

閱讀更多 »

怕生:陌生者焦慮

撰文: 香港註冊心理學家程衛強 談到情感(Attachment)建立,我們不難發現,孩子早在嬰兒期(約初生至兩歲),已經會出現焦慮感(Anxiety),當中包括有陌生者焦慮(Stranger Anxiety)及分離焦慮(Separation Anxiety),這兩種焦慮,多半會在孩子六個月至一歲期間開始出現。這次我們將集中談談陌生者焦慮。 簡單的說,陌生者焦慮即父母常說的怕生,而衍生出的行為就是我們常說的「認人」了。「怕生」的情度有深有淺,淺的可能只是顯出不願意讓陌生人抱、避開陌生人的視線等等,

閱讀更多 »

讓座的再思

羅乃萱:讓座的再思  一直知道,讓座是一種美德。 但活到這把年紀,看見進入地鐵車廂的人,大都是看著手機。如果我有幸坐到一個位置,會讓座嗎?坦白說,見到比自己年輕的,我會繼續安心坐下去。但若見到長輩,帶口罩滿頭白髮,步履不穩的,當然要立刻讓座。 不過要讓座的大前提是,我們的眼睛不能看著手機。否則,就白白錯過了這些眼前的「機會」。是嗎? 至於「被讓座」,則是直到目前為止,從沒有過的經歷。大概因為我染了頭髮,又走動自如,雖然年近長者,表面看起來還是歸類為「不用讓座」那群。 友人問我,如果真有

閱讀更多 »

臭脾氣怎麼辦?

首先,我們得明白到,孩子能夠表達憤怒的情緒,對孩子發展自主性極為重要。在孩子踏入幼兒期時(約兩至三歲),當中的發展危機(Developmental Crisis)正正就是「自主性發展」及「羞恥及懷疑」(Autonomy vs. Shame & Doubt)。我們應該處理的,是孩子因情緒而作出的行為,而非禁止甚至否定孩子的情緒。 另外,憤怒是一種常見的情緒,孩子有,父母也有。當孩子嘗試表達其憤怒的情緒時,他們會以父母為一個模仿的對像,當父母對孩子憤怒,或父母之間爭吵等,孩子會以此等行為作為

閱讀更多 »

家長教育、肯學敢做

撰文: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博士 在家長教育的路途上,筆者最愛聆聽家長們分享管教子女的心得和反思,彼此交流和鼓勵,是最立體的家長教育內容。世界上沒有要求家長必須考試合格才可生兒育女的地方,大家都是邊做邊學,後知後覺,慢慢地成為了「有年資」的家長,兒女對你有期待,社會對你有要求,家長自覺也不能躲懶,紛紛學習子女管教的理論和技巧。 記得有一位爸爸分享如何處理讀中二的兒子要求買球鞋的訴求。他對兒子說會給他四百元,兒子當然覺得不夠用,但這位爸爸告訴兒子四百元是可以買到一對球鞋的,如果覺得不夠,那就自

閱讀更多 »

火爆型的父母

撰文: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吳綺琴 遇上火爆型的父母,孩子很容易會變得畏縮、寡言,沒有自信;但亦有孩子會學了父母用惡型惡相的方式來解決問題。當然這兩種模式都不利於孩子的性格發展!父母能改善火爆的性格嗎? 性格傾向、生活壓力 人的性情實在有先天的部分叫我們不能忽視。與孩子的不同特質一樣,有些父母的脾性就是較敏感,反應又急又快,而適應能力不太高。這類型的父母在進入了生兒育女的階段時, 往往亦是在事業發展上衝刺的時間。因為他們的適應能力不高,他們很容易因環境的變化、工作的需求,為自己在事業上的升遷,在適應上

閱讀更多 »

如何培育富安全感的孩子?

撰文:美國遊戲治療協會註冊遊戲治療師(督導)註冊社工陳子慧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,安全感謹次於生存需要之後,是人類第二個基本需要。兒童如安全感不足便會出現很多行為問題。因沒有足夠支持放心去探索世界,亦沒有足夠信心相信有人可以提供安全的保護,於是便以不同問題行為發出誤導訊號以表達情緒需要。很多時家長以為孩子有行為問題便更加嚴厲地管理行為,但往往適得其反,令孩子的情緒需要更不被滿足。 多年的研究均發現安全感建基於與照顧者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,有安全依附關係的孩子調整情緒的能力較高,會自己解決問題,有

閱讀更多 »

如何有效獎勵孩子?

撰文: Pario兒童‧親職教育中心 童年與家庭,對一個人有著深遠的影響,作為父母是如何影響孩子成長?如何培養孩子的好行為和好品格?是否正確而有效地使用獎賞和鼓勵呢? 別把對孩子的愛變獎勵 經常聽到家長把「如果你乖,爸爸就錫曬你」這句說話掛在嘴邊。家長以為這是給予正面的獎賞,鼓勵孩子的正面行為,但媽媽陪、爸爸錫不是應該無條件的嗎?絕不是乖巧才值得被愛錫啊!孩子的自我價值不應該與自己的行為或成就劃上等號。 別把原有的習慣變獎賞 有家長會說:「如果你乖,星期日我哋就去公園玩啦!」當孩子表現

閱讀更多 »

勿因升小 殘害孩子心理

撰文:八爪魚家長梁永樂先生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報名已告截止,家長「買定離手」只好聽天由命,現時至放榜期間的一段日子,於政府派位制度下唯一可做就是「呆等」。仍有小部分直資和私立學校接受報名,不甘心準備參與統一派位大抽獎的家長,可盡力一試直資和私立學校,而且坊間有不少網頁都有關於自資和私立的報名截止時間的列表。至於已報讀直資和私立學校的學生家長,尤其是大包圍的家長,現時全力籌劃密集式面試之餘,筆者亦不得不提醒家長要以孩子的心理健康為最優先考慮。 密集式面試殘害孩子心理 人類總是愛重複犯錯,每年 9 至

閱讀更多 »

一個在 5 分鐘內令「怪獸家長」開竅的故事

撰文:資深升學專家、輔導教師協會榮譽顧問趙榮德先生 如果你問我,在數十年教學過程中,最令我難忘的是哪些片段,我會毫不猶豫的答是使人開竅的故事。為甚麼開竅的片段這樣吸引我呢?因為開竅是一種「高層次教育」,而筆者深愛教育,所以開竅的片段特別難忘。 下面是筆者使一位「怪獸家長」開竅的故事。為甚麼那家長變成怪獸呢?因為他「出盡法寶」令兒子得獎!而筆者只用 5 分鐘便把他「點醒」了! 那位「怪獸家長」是位專業人士,他對兒子要求甚高,年年都要兒子在學校取得全能獎 Best All round Student

閱讀更多 »